半燃
其十
我过年 ≠ 明年不摆烂
索引
于是又过了一年……
莫名地进食、莫名地上课——莫名地生活,之后,竟然又过了一年。该说时间还是特别地快,这周结束之后,我的课程就结束了,紧接着的是几门期末的考试。考试之后就又到了假期,我是打算去到处转转,回来的时候就读点书,顺便更新一下这个博客——明明考试还没完我就在计划这些事情了。
不过马上就是要到 2024 了,这份周报算是碰巧地,正好在 31 号停止,不然我就要思考是不是应该提前发布了。总之这就是 2023 年最后的半燃了,也正好凑了个整数。我确实有鲁迅批判的十景病, 不过先生,我们可是十进制的生物呀。 接下来该是最后的内容了,请看吧。
生活
这几周是挺忙的,令玄强烈谴责我两周不登陆 steam 的行为。我确实没太多空,不过想了想还是应该坚持玩游戏,所以我在复习得实在麻了的时候决定去搞点游戏玩。
玩了 《disc room》 ,剧情什么的不管了,总之就是你要躲锯片——直线运动的、弧线运动的、加速的、分裂的,反正就是各种锯片往你身上飞,是有点像弹幕游戏。而且还是挺难的,一关存活 20 秒都不是很轻松。我很喜欢这个游戏的完成度,根据一个基本的机制能扩展出这么多有挑战的关卡。开局那个在地图四周的锯片我觉得设计得特别好,防止玩家缩在角落(版边)不动,不过自己一不小心撞上去的时候还是挺生气的。
这是我学数学实在学不动的时候下的游戏,虽然挺难,但是我感觉还是比数学简单点。
摘抄
这是一个新栏目,我打算在文章前分享一些我很喜欢的句子(这也是参考 阮一峰老师的周刊 )。有些的原文可能不是中文,我会在机器翻译上加上一些润色。不过不是字字对译的,我会按照我的习惯来修改,大概率会有自己的理解(其实是一定的吧)。
作为程序员,每天使用自己做的软件的时候,我都能体会到一种禅宗的流动感。我们不仅仅是在测试软件,而是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去体验软件。直面程序的错误、缺陷和限制,很能激发我的灵感和动力。
(独立网站)最重要的是,玩得开心。在 90 年代,网络飞速发展的时候,人们开始使用 GeoCities 等工具设计个人网站。这些网站会用 Java 小组件,或者瞎眼的绿色背景——甚至还有一大堆动画 GIF。可能这些网站看着很丑,而且代码写的很烂,但它们很有趣。保持怪异,保持有趣。
网页
Linux 中有一个主张:所有的东西都是文件。
那我也照猫画虎地说吧,互联网上所有的文章都是网页:无论你是公众号推文、是知乎回答、维基百科或者个人博客。于是我决定把“文章”栏目改成“网页”,不然硬把一堆奇怪的文体塞进去也挺奇怪的。 网页叫“页” ,其实和书籍文章之类的也很相像。不过我暂时可能还是分享一些表达性的文字,而不是一些别的工具网站。我也不好排除以后的可能,或许我碰到很有感触的网页也会放在这里的——不过这期我们还是来读读文字吧。
如何描述中科大具有中科大特有科气的男生—“科男”的特点?
这篇知乎回答分析了“柯南”的一些特点——我考不上科大,不过我还是挺汗流浃背的。与其说是中科大学生的特色,不如说是理工科学生的一种状态。没有数据和调查,我不好说这是普遍还是少数情况,不过我身边的氛围会是这样的,而我也从中确实看到了自己的样子。
虽然总是被强势工科的朋友调侃我的数理基础和技术水平,但我还是挺以自己学的是工科而自豪的。但自豪总是没什么实际用处,特别在我学不好的时候。我上学期的时候选修了一门物理,因为我以为我很喜欢物理—— 实际上可能只是我的幻觉。 我只是碰巧在中学学的好了一点,看了一点科普书,读了一点传记,就以为自己是什么狂热爱好者了。然而上了大学后,我连每周专注地听三节课都做不到,最后考试前的晚上我发现我甚至分不清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。
我一直以为的兴趣,原来只是特殊又不再有的一次巧合。
这是我在考试前的晚上写的话,我感觉有点悲伤。如果我真的进入了物理专业会怎么样?我记得我是有填报的。那个时候我可能我会离文章中的样子更近一些,更……不过还是算了,我不太喜欢假想另一个我会过着怎样的生活,既然已经到了现在那就不要再去考虑了。
我还是觉得这是很好的一篇回答,精准破防,有些让人啼笑皆非吧。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——我可能,真能解其中之味。
我怎么不爱「年度音乐报告」了?
这篇文章表示年度音乐报告并不是十全十美的,我们喜爱的音乐不必由平台来告诉我们。当然,这些报告也不是毫无用处,比如它确实能告诉你某天晚上你在听什么歌,今年你更喜欢什么——尽管偶尔会有点难绷。
报告显示我某段时间特别喜欢一首歌,算法没有错,我确实反复播放了许多遍,但那是因为我忘记关掉单曲循环,然后出去上课去了。用数据来猜测用户喜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,旁观的算法无法判断我此刻究竟在想什么。播放次数与我的喜好可能确实有一定的相关,但这个推论却不太坚实,虽然工程角度来说也只能这么做了。
报告里,今年我的年度歌手是 阴阳座 ,我的确很喜欢这支乐队,基本把他们的全部专辑都听了一遍,也买了几张 CD。但我心中的年度会是《孤独摇滚》里的 结束乐队 ,我一定会这么说的。
我去年的年度写的是 深紫 ,其实和今年的原因差不多,是因为这些乐队的歌数量太多了,而我又基本听完了,所以在播放次数上自然是碾压其他的歌手。年度报告是一个有趣的功能,亲民的统计报告无疑给了用户认同感,并且带有很多的分享属性,我觉得这是一个好设计。目前的算法可能准确率还不够,不过以后这些算法肯定可以更好地描述用户的喜好,指标更丰富、记录更细致——但决定权始终是用户说了算的。 回调函数、数据库和生成器们,我偷偷喜欢的音乐,你们不知道吧?
(独立网站运动的主页)
这是独立网站运动的主页(又说一遍?),由于 indieWeb 好像没有正式的翻译,所以我就翻译成了这个,参考价值非常有限,不过这是我的理解。独立网站运动支持人们的互联网自由:自由掌控自己的创作、自由地修改他们、自由地做网页,而不用被日益膨胀的社交媒体和平台挤压。我们骂 B 站审核超级敏感、骂百度贴吧艳红删帖,骂微博夹了发送的图片—— 所以还不如自己动手,做自己的网站。
我一开始建站的想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好玩,不过这些日子我也思考了一些这方面的事情,感觉自己建了站果然还是挺好的。我大致看了这个网站的一些文章,也学到了一点东西(不过暂时还没开始做),之后可能会再深入了解一下的吧。
从密码朋克开始的奇妙故事
注意:我并不推荐任何人在缺乏对区块链技术和密码学有深入了解的时候,将虚拟币作为“理财手段”。我不懂技术,但我知道币圈很多人是如何倾家荡产的。
这篇文章介绍了“密码朋克”的故事。密码朋克(cypherpunk,这绝对致敬赛博朋克了吧)是由一群数学家、计算机科学家等组成的组织,主张维护互联网的隐私。该说敢戴上朋克这个名字的都不是一般人物,他们的确是干了票大的——前几年的挖矿浪潮还有余波在呢。我想了解这部分的内容,其实找了很多的文章,但是由于和虚拟币的紧密关系,太多作者字里行间都冒着一股财迷心窍的味道,我实在是不太喜欢( 甚至有的作者把朋克和死亡金属混为一谈,不想调查可以别写,滚回去炒币 )。
但和现今那些玩家的唯利是图不同,密码朋克做的事情我确实感觉非常酷。那是一份美好的愿景,在他们的所作所为里充斥着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,尽管现在的状况我也说不上是有多么伟大。不过以朋克之名,这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故事,我也赞同他们的部分理念,剩下的有些我只能说: 真 TM 朋克 。
我还搜集到了一些相关链接,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: - 蒂莫西·梅:《加密无政府主义者宣言》 - 密码朋克宣言
2023快速度过指南
这篇文章 不是正能量 ,写如何就能快速地度过一年,作者的说法是:
往年这篇都在年初推送,今年改年末了。没别的原因。只是想增加大伙儿的悔恨感。
严肃地讲,时间是连续的,无论是年还是时分秒都是一种规定,明年没有道理比今年特殊多少;或者换一种说法,今年怎么烂,明年还怎么烂,别幻想过了个年就能焕然一新了。
尽管如此,我还是对接下来的日子有点期盼,主要是因为我傻逼吧。
创作
嗯……没有。不过我在做期末作业时候想,做的东西是不是太无聊了,总是那些没什么意思的方式,虽然也不坏吧,但是很难称得上好。囿于固定的流程是不好的,我又不是什么机器人,感觉还是要多做些 《铁月亮、肉齿轮》 那样的东西,不过我仍然感觉那张也有点无聊了。唉,设计好难啊。
心流,但是……
我好像永远专心不下来。即使是在最专注的时候,我也会分神出来想别的事情——这是我很早就发现的事情,我高中的时候就经常在想些乱七八糟的。但是好像情况和平时的乱想有点不太一样,平时的神经似乎比较懒散,我只会在专注的时候,思维才会切换地这么快。所以就是,我在专注的时候会更分神。
这是我今天在玩游戏的时候发现的,我发现我一想着专心去躲弹幕的时候,脑子里就会浮现各种事物:下午和朋友聊的东西、常常回忆起的曲调、甚至 ” 我怎么在分神 ” 这样的想法。然而操作水平不仅没有下降,反而好像还提高了不少,我能做几个神穿,随手从间隙里穿过去。所以事实就是我边注意着屏幕上的画面,边操作手柄,边想着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,然后还把关过了——同时如果我什么都不想反而还过不了。
我感觉这可能是心流状态,但是问题是我的专注度却不是很高(虽然状态好像还不错)。回忆起我以前的经历,好像这种事情也不少,让我怀疑我是不是有什么注意力缺乏之类的问题。高中的时候我和咲凌讲,我感觉写不好语文作文主要就是因为考试的时候思维太跳脱了,这么看来还真是长久的问题。(对了, 咲凌的博客 这周也上线了,欢迎去看看!)
不过感觉似乎也没什么所谓了,我在高中考试的时候都能魂飞天外,而现在的日子里早已经没什么比那更需要注意力的场合了,不如说我基本脑子都不怎么动了。我倒是很喜欢这种状态,神游一会,不也挺好玩的嘛。
双端 git!
看上去是成功了(这是测试时候写下来的语句)。
应当介绍一下我的写作工具的。我现在大部分的写作都用的是 Obsidian,一些小的记录可能用 flomo,或者直接发到微信上。而 Obsidian 并没有自带的备份功能,我是不太放心的——虽然没什么人在乎,不过我还是比较珍惜自己写的这些东西的。于是我探索了一番,最后使用的是 git 方案,托管在 gitee 的私人仓库里。搭配上插件其实还挺方便的,我改了快捷键,在保存的时候自动推送到远程仓库,也不用我多加什么操作。
这是 PC 单端的方案,但我挺想在 iPad 上也部署一下的。我挑了几个 git 客户端,最后选了 Gitviewer,虽然好像很久没更新了,我还是买了。其实是因为别的能用的都太贵了,我是真不舍得为了 git 每年爆几百米。伟大的 iOS 竟然没有一个开源的 git 客户端,我还挺奇怪的。
总之调试了一下大概是能用了,虽然体验上没有 PC 端那么无感,不过能达到功能就已经挺好的了。所以现在是 PC-iPad 双端 git,我可以在两台设备上写作了。我的笔记本其实还挺重的,我不太想天天带着到处走,轻量的任务我以后就可以用平板完成了。
涂抹、修改、信口“雌黄”
既然说到 git 了,顺便说点别的事情吧。上面的小标题是我高三写的一首诗(的第一句),我也忘了接下来是什么了,总之是没有写完。不过这句我还挺喜欢的。
都说 ” 信口雌黄 “,究竟什么是雌黄?都知道我国书画常用矿物颜料,雌黄就是一种常用的黄色矿物,尽管这个化学式( A s 2 S 3 )我看着实在是不太安全。而雌黄的颜色,正好和古代的黄纸差不多——于是雌黄就有了现代“涂改带”的用途,可以完美覆盖掉黄纸上写错的字,而不太影响美观度。于是雌黄作为一种修改的工具,就被人拿来形容那些随口乱说,罔顾事实的人。
大概是这么个道理,如果对细节出处之类的感兴趣请去查阅相关资料吧。这典故还挺好玩的,虽然由我来介绍还是挺奇怪。写作总是反复的、迭代的:或许是一时的笔误、或者是对文字不能定夺。古时的人们和我们一样会修改——他们用雌黄,我们用橡皮、用涂改液、用退格键。诗人辛波斯卡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,说着这样的一段话:
某个人端坐桌前或躺靠在沙发上,静止不动地盯着墙壁或天花板看;这个人偶尔提笔写个七行,却又在十五分钟之后删掉其中一行;然后另一个小时过去了,什么事也没发生……
诗是凝练的文字,每次修改都是一片尸山血海,文字的尸山血海。 推敲的贾岛,会从唐朝一直走到遥远的太空世纪,谁说写下《银河帝国》的阿西莫夫就不会修改文字了?应当认为修改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而那些废弃的稿件,最后都去了哪里?废纸堆、垃圾桶——或者直接在壁炉的火焰中化为新的养分。淘汰的文字往往是没什么生存权的,而保留这些历史版本也确实不太方便。版本管理一直是难事,而或许林纳斯的 git 能解决一部分问题。
我在去年九月的时候,部署了 obsidian 的 git 仓库,当时我想“即使是再文学的文字工作也应该有一个现代高效的工作方式”,如今已经是使用了一年有余。简单地解释,git 可以把你做过的所有修改都记录下来,比如 半燃其八 中的一个例子:
- 让我感受到一种 牙疼般的干扰 :
+ 让我感受到一种 持续的骚扰 :
git 会帮你把两次提交之中修改的语句标记出来,这样你就能看到具体修改了什么内容。这个工具起初是为了代码的版本控制而开发的,我倒是觉得这完全可以推广到很多文字工作, 代码也是一种文本呀。
尽管目前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用,但我有个想法,把 git 里的这些记录导出成详尽的报告,或是做些直观的可视化,应该会挺好玩的,虽然感觉用处仍然不大——但如果是诗呢?如果,我是说如果,你能看到在空白的画面上,一首诗逐渐浮现,再打碎,再迭代地重组,沉默许久之后又更改了字词,调整顺序,整段删除——最后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首精致的诗,呕心沥血、千锤百炼。 不觉得这很酷吗?作为一名理工男我觉得这太酷了,很符合我对文字的想象,科技并带着趣味。
又画大饼了,总之怎么都要等放假再说,但是我怀疑我到时候也不会做的😓
结
所以,今年的半燃就结束了?我也想回忆一下今年都干了什么事情,不过好像找不出什么标志性的事件,但我感觉生活还是挺有意思的——或许生活就是这样,由无数平凡的日常组成。不过我今年最满意的事情还是搭建了自己的博客,也算是了了一个小小心愿。
那么,是时候结束了。这是 2023 年 12 月 25 日至 12 月 31 日、今年第 53 周、学期第十八周的周报。这是今年最后的周报啦,感谢你能一如既往地看到这里,我会继续写的。明年见!